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曾创造过“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本世纪初,走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东郊老厂区,随着成都市政府“东调”政策的实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东郊工业区内的企业整体被搬迁,但“红光厂”却作为工业遗址完整保留,并被确定为文化创业产业园区,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
在将红光电子管厂完美保存的基础上,成都东区拔地而起,运用当地艺术手法,老旧的红光厂华丽转身,工业记忆在此复活,曾经破旧的厂房更摇身变成极具时尚感的文化创意建筑。高大阳刚的厂房,就算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洗礼,其铮铮铁骨仍在;高烟囱、粗管道、红标语,这些存在感极强的物件也让人回忆起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到宽窄巷子、锦里,你会感觉置身老成都的市井,感受成都独特的茶馆文化;到成都东区,你会以为回到了成都的工业时代,感受到成都工业文明的硬朗情怀。在现代美学、当代艺术手法的包装下,成都东郊工业记忆在东区悄然复活。铺满红砖的中央大道、书写着标语的“干部警示录墙”、矗立在酒吧工厂区的烟囱、水塔,老旧的蒸汽火车头和绿皮车厢……工业元素融合在现代建筑中,置身其间,老工业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寄托了这里的人们更多的梦想。旧与新、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过去与未来的对话与碰撞,在东郊记忆里面犹如一趟生动的“时光之旅”,成为抚今追昔的好去处。对老成都人来说,东郊的一个车间行吊、一堵厂区红墙,甚至半截烟囱,都能唤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干部警示录”墙前,游人驻足良久,饶有兴致地阅读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墙面文字;在众多音乐商家中,“东郊食堂”别具风格,食客络绎不绝。酒吧工场区的烟囱、水塔,中央大道的蒸汽管廊和旧料斗花车引得游人纷纷摄影留念……东区的时尚令人神往,其提供的体验式怀旧更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建筑已经让人有一种审美疲劳,所以东郊记忆的这种风格,还是能够吸引众多怀旧的故人跟一些时尚的觉得新鲜的年轻人光顾于此。
譬如,有诸多拍婚纱的,拍个人写真的,随处可见帅哥靓女漫步、驻足、拍照。
西门有明星墙,那里有张靓颖、李宇春、姜文等明星们的手模印。
近年来我多次来到东区,目睹并记录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