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大凉山,热情似火。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村村民俄洛子尔家里,一片欢声笑语的热闹景象。武警驻村扶贫干部布哈将今年二季度村民合作社分红的2000元现金送到了俄洛子尔的手里,俄洛子尔告诉笔者,他们一家不仅可以定期分红,还可以申请到合作社打工,每人每月还有1800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两年前,梭梭拉打村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这个总队主动对口帮扶,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对表“六个精准”要求,充分调研分析致贫原因、挖掘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三年规划”,把土生土长、有语言优势的彝族警官布哈任命为驻村扶贫干部,一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作为武警驻村扶贫干部的布哈,注重发挥部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独特优势,立足该村“支部功能弱化、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受教育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在村子里率先开展“支部共建、小组互帮”活动,使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提升。他通过装修支部活动室、完善组织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采取政策宣讲、重温入党誓词、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方式,发挥老党员、老军人作用,为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梭梭拉打村幼教点是这个总队重点帮扶改建的项目之一,凉山支队执勤四大队政治教导员布哈作为驻村干部,经常到教学点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同样是彝族的布哈,用彝语还孩子们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布哈告诉记者,一定要让村里的孩子们学说汉语,只有学会了说汉语,才可能走出大山,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两年来,梭梭拉打村幼儿园从15平米的平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招生规模也从2017年的35人增加到目前的147人,小朋友会认汉字、会说普通话,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村里75岁的阿尔比惹是四开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一名25年的老党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换上了白内障,这个总队医院主动将老人纳入免费治疗名单。阿尔比惹在住院期间,受到了医院领导和主治医师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家,你的右眼视力达到了1.2,手术效果非常好。”当阿尔比惹听到这个消息时,动情地握着主治医生的手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武警医院,我将永远铭记党的关怀和恩情……”老人喜极而泣,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凉山彝族刺绣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总队立足现有条件在村子里成立了刺绣基地,系统培训刺绣技艺,建立了36名绣娘档案。“家里的男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也不能闲着,就主动加入了刺绣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绣娘贾巴伍呷告诉笔者,她们刺绣基地还引进了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销链,帮助村民足不出户创收致富。前不久,顺利完成了第一批订单,帮助村民收入11.5余万元。
据了解,这个总队帮扶梭梭拉打村以来,总共投入了3000余万元,帮建了村幼儿园、文化广场、河堤走廊、果蔬种植大棚、生态养殖基地、彝族刺绣作坊等19个项目,特别对全村贫困发生率从帮扶初34.12%的151户607人到全部脱贫、年增收达到人均2000元和户均8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