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父亲冷登亿在周末总爱带我们一家外出游玩,拍照片,首选地就是泸山、邛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照张相片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去照相馆照,在户外很难得拍张照。有相机,技术好,经常有朋友请父亲帮忙拍照。由于胶片珍贵,每拍一张照片都要把选景、构图、用光,考虑周全,才会按下快门。在给朋友拍照的同时也要拍摄一张工作照,记录一下周围的环境,这样才有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
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它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海拔2317米,东面临邛海,西濒安宁河,北有西昌城,南依螺髻山。拔地而起的泸山,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国内少有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尤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清理父亲的老照片时,很多在泸山拍摄的老照片被翻了出来:古柏树、上山小路、盘山土路,只有几幢三层楼青砖房的邛海宾馆,第一个坡顶的第一座六角凉亭“晓月亭”。1980年代初期,山门右边新建的转角凉亭,方便登山的游客累了在此休息,也可观望邛海。看着这些老照片,想起过去一家人游泸山,其乐融融,耳边还是父亲所说的那句话:行善积德。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
其中,一殿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2年)。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
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的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
1970年代初,父亲带我们一家去泸山玩,那里我第一次上泸山。沿着一排大柏树登山,走很久,才到一殿。那时的一殿就是一个破庙,供的菩萨被推到,有的身首分离,倒在地上瞪着大眼睛,非常恐怖。大殿背后墙上彩绘的图画,更是让人害怕,下地狱、上刀山、下油锅,吓得我往外跑。父亲给我们解释说:在世时要行善积德,也就是要做好事,不要干坏事,干坏事就要下地狱、上刀山、下油锅。这件事对我记忆太深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去泸山游玩。
再次上泸山,已是1980年高中毕业,几个同学一起相约登泸山玩,那时我已在家里的支持下,花了108元,购买了我的第一部相机,海鸥4B120,开始初学摄影。还是沿着那一排大柏树登山,没走多久,就到了光福寺,满眼里全是苍松古柏,眺望邛海尽收眼底。这时庙宇早已修复,烧香拜佛的人也多了,也不感到害怕了,但还是不敢去看大殿背后墙上彩绘的图画。
泸山经过多次天灾人祸才得以重生。天灾是山火的吞噬,都是西昌市委、市政府组织武警森林消防官兵、公安干警等全力扑救,方保各庙宇平安。最严重的可能还是人祸,被认为“四旧”、封建迷信,庙宇砸破、菩萨被推倒。
如今,泸山经过多次修善,早已面目全非,柏油路一直修到了光福寺门前,蒋邦泽老先生书写的“川南胜境”与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的著名诗篇的书法,也由小照璧改为大照璧,更加苍劲有力。庙宇一扩再扩,规模比过去大了几倍,登山的土路也已修建成石板路。
每逢周末,登山之人络绎不绝,或上山游玩,或锻炼身体。有的是专门上山感受泸山的幽秘,幽是因为古木参天,松柏苍然,一年四季青翠欲滴;秘是因为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共处,庙宇众多,苍松翠柏隐寺庙。特别是春暖花开,光福寺樱花盛开,成了西昌人踏春好去处,一簇簇艳而不俗,引无数游客观赏拍照。
唐代常建的一首诗,用在这寺庙里,此时此景最贴切不过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