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西昌人心尖尖上的肉”,许多西昌人面对邛海,总是忍不住要在心里喊出这样一句。
邛海,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的美陶醉,为她赋诗作画,赞美她的恬静与羞涩。从小就生活在西昌的我,对邛海更是由衷地热爱。从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邛海边游玩是件快乐的事。
父亲冷登亿喜爱摄影,星期天总是要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拍照片,邛海、泸山、北山,还有二中的城墙上,都是我们游玩拍照的地方。当然邛海是去得最多的地方。至今,家里还留存着许多我们一家人在邛海边游玩的照片。那时候,家里来客了,首选的游玩地就是邛海。记得,那时在人民广场门口坐公交车,到邛海的票价是8分钱。有时是走路去,最关健的一点是要带上中午的干粮,还有母亲缝制的游泳裤,在邛海边浅水区狗刨,或套一个汽车内胎在水里任凭浪打,游累了就上岸吃干粮。那时侯,对邛海的记忆就是游泳、吃干粮、照相,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美。
邛海四季之美
真正觉得邛海美的时候是从部队转业到凉山日报任专职摄影记者开始,因为从镜头里看见了她的美。
许多时候,在邛海边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为她的美不知付出了多少胶片。仿佛总也拍不够她的美,直到现在拍了几十年,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几千张邛海的照片是有的,但也不敢说把邛海拍好了,拍美了。
“邛海之美说不尽,春花秋柳池边树,人家都在桃园住。
春天,清风徐来,水波微兴,垂柳吐绿,油菜镶金,紫燕呢喃,桃红李白。
夏日,远山近树,全绿透了心,树们显得格外臃肿,婆娑。邛海也因水满而特别丰盈,在饱含雨意的轻烟笼罩下,波光倒影,分外迷离。
秋末,云淡天高,艳阳朗月,山如黛,水如碧,水天一色,一碧如洗。野鸭肥笨莲藕胖,如梦蒹葭听渔歌,整个邛海,恰然一幅水墨画。
入冬,天净水蓝,暖阳高照,一批越冬的候鸟加入进来,鸟翔鱼跃,或低飞盘桓,或嬉戏竞逐,湖面上更加地生机勃勃。每天上午,鸥鸟们忙着觅食,沿岸一周的阳光里,便都交织着它们翩飞的翅膀。
但,即便这样,整个邛海最魅人处,也仍然是一个——静。
清波一皱鸥掠水,很多时候,邛海就是一整匹绸缎,即便有船儿打上面划过,也只是漾起来几许褶皱。”
不知是哪个文人,把邛海的四季写得如此之美,大合我意。
最绝邛海赏月
凡来到邛海,又焉能免俗不登船一游。亲水一游,临波弄影;邛海泛舟,此乐何极!
记得1990年代初,到邛海坐船,总有卖烤鱼的小船尾随其后,鲜鱼切成片,用竹纤串成串,就在船上现烤,两角一串鱼片、四角一串鱼排,其鱼片之嫩,味之鲜美。边泛舟、边吃着烤鱼,多么惬意,美食、美景、让人难忘。由于此游乐项目污染湖水,早已取消,现在只能回味了。
最绝的还是邛海赏月,得地理和自然环境之利,西昌的月亮特别硕大又明亮。古人吟: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表明西昌的月儿之明,独异于别处。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邛都老八景”之一,早记载在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西昌籍画家马骀先生(邛池渔父)的画作上了。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关心凉山建设和攀西资源综合开发,九上凉山考察指导工作,日夜操劳,1986年方毅为下榻的邛海宾馆题词“邛海望月”。次年3月,父亲有幸在邛海宾馆为方老拍得邛海望月照片。
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诗意”的情怀。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再如原中央大学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写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横绝太湖、登临鄱阳,觉得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静见胜。”邛海景色由此可见一般。
改写历史命运
邛海在历史的大潮中,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过伤害。上世纪七十年代围海造田,八十年代改建鱼塘,九十年代网箱养鱼和小渔村吊脚楼鱼馆,都给邛海带来了污染和伤害。
2010年4月西昌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邛海湿地一期工程设计工作,由此拉开了邛海湿地的建设工作。2014年12月22日,随着西昌邛海五期、六期湿地建成开园,标志着投入40亿,历时六年打造,拥有2万亩湿地,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邛海湿地全面建成,从此改写了中国最大城市湿地排行榜,西昌一跃成为拥有全国最大城市湿地的城市。
2万亩湿地,润泽一座城市,把一座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呈现在了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