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小喜神”的祝福声中,2023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正式开幕。本次大庙会为期18天,将持续至2月5日。其间,成都武侯祠将推出文化展览、游喜神方、仿古祭祀、国潮戏曲、氛围彩灯、美食集市、非遗文创等精彩文化活动。
“游喜神方”是成都古老的民俗,出南门,游喜神方,博物馆里过大年。据史料记载,晚清、民国时期成都市民过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出南门“游喜神方”。“市人皆闭户出外游览,大抵以至南门外武侯祠者为盛。”可见,“游喜神方”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清末民国的成都人在新年正月初一清早,便会携家人往喜神所在吉祥南方去踏访武侯祠,拜谒三国英雄,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 武侯祠紧紧抓住这一节令习俗,恢复了“游喜神方”这一传统习俗,若干年来已成惯例。
为了把人们对三国英雄的崇拜,化作具体的形象,自2004年,成都武侯祠将诸葛亮的形象定位为“喜神”的形象,并通过选拔和培养“小喜神”,让他们在庙会期间化身文化小使者,在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时,也通过童真可爱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成都武侯祠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喜神”是按照“童真、萌态、聪慧、阳光、博识”定位,通过报名海选、严格选拔产生的,然后专门对其教授历史、民俗、国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了“小喜神”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小喜神”的品牌形象。
“喜神巡游,福至四方。喜神纳福,福寿安康。”大庙会期间,“小喜神”不仅在现场向广大游客送福、表演节目,还参与拍摄了一系列专题文化节目,向媒体和游客传播国学知识,弘扬节俗文化,延展三国历史。
2022年春节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成都武侯祠“小喜神”送祝福是以小喜神年俗课堂开讲的方式,通过视频呈现的。“小喜神”给大家聊的是守岁、拜年、燃爆竹、赏花灯、吃元宵、游喜神方及喜迎财神等年俗的由来,讲解了民俗文化。
通过“小喜神”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对中华传统民俗的热爱,增强了小朋友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对大庙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如今,“小喜神”巡游送祝福,与游客拍照,已经成为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外的一个标志和符号。